產品列表 / products
在食品安全領域,真菌毒素如同隱匿的 “殺手",時刻威脅著人類健康與食品供應鏈的安全。這些由霉菌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,廣泛存在于糧食、飼料、堅果、食用油等各類食品及原料中。黃曲霉毒素、嘔吐毒素、玉米赤霉烯酮等常見真菌毒素,具有的毒性,長期攝入可能引發肝臟損傷、致癌、致畸等嚴重健康問題。為有效防范真菌毒素的危害,真菌毒素檢測儀應運而生,成為守護食品安全的關鍵防線。
一、真菌毒素檢測儀的工作原理
1.免疫層析技術:許多真菌毒素檢測儀采用免疫層析原理。該技術基于抗原 - 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反應。以檢測黃曲霉毒素為例,在檢測卡上固定有針對黃曲霉毒素的特異性抗體,樣品中的黃曲霉毒素與檢測卡上預先包被的帶有標記物(如膠體金顆粒)的抗體結合,形成抗原 - 抗體 - 標記物復合物。隨著樣品在檢測卡上的層析流動,該復合物移動到檢測線區域,與固定在檢測線上的抗體再次結合,形成肉眼可見的顯色條帶。通過與標準比色卡對比或儀器的光學檢測系統,即可判斷樣品中黃曲霉毒素的含量是否超標。
2.酶聯免疫吸附測定(ELISA)技術:ELISA 技術同樣是利用抗原 - 抗體的特異性結合。在 96 孔酶標板上包被針對真菌毒素的抗體,加入樣品后,樣品中的真菌毒素與包被抗體結合。隨后加入酶標記的二抗,二抗與結合在包被抗體上的真菌毒素特異性結合。最后加入底物溶液,酶催化底物發生顯色反應,顏色的深淺與樣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成正比。通過酶標儀檢測特定波長下的吸光度,依據預先建立的標準曲線,精確計算出樣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。
3.高效液相色譜(HPLC)技術:HPLC 技術則側重于對真菌毒素的分離與定量分析。樣品經過預處理后,注入到高壓輸液泵輸送的流動相(通常為有機溶劑和水的混合溶液)中,在高壓下樣品在裝有固定相的色譜柱中進行分離。由于不同真菌毒素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中的分配系數不同,從而在色譜柱中以不同的速度移動,實現分離。分離后的真菌毒素依次通過檢測器(如紫外 - 可見光檢測器、熒光檢測器等),根據各毒素在特定波長下的吸收或熒光發射強度,經數據處理系統分析,準確測定出各種真菌毒素的含量及比例。
二、真菌毒素檢測儀的產品特點
1.高靈敏度:能夠檢測出極低濃度的真菌毒素。以黃曲霉毒素 B1 為例,先進的真菌毒素檢測儀檢測限可低至 0.1μg/kg 甚至更低,遠超人體安全攝入閾值,確保即使在微量污染情況下也能精準識別,為食品安全提供早期預警。
2.快速檢測:相比傳統的實驗室檢測方法,如微生物培養法可能需要數天時間,現代真菌毒素檢測儀大大縮短了檢測周期。免疫層析類檢測儀通常可在 5 - 15 分鐘內得出初步檢測結果,ELISA 檢測儀也能在 1 - 2 小時內完成檢測,滿足了食品生產、加工、流通等環節對快速檢測的需求,提高了檢測效率,降低了食品安全風險。
3.操作簡便:儀器設計充分考慮用戶操作的便捷性。無論是免疫層析類的便攜式檢測儀,還是 ELISA、HPLC 類的實驗室儀器,都配備了簡潔明了的操作界面。許多儀器采用智能化操作系統,通過圖形化菜單引導用戶完成樣品準備、檢測啟動、結果讀取等步驟,減少了人工操作誤差,即使是非專業技術人員經過簡單培訓也能熟練使用。
4.多項目檢測能力:部分真菌毒素檢測儀具備同時檢測多種真菌毒素的功能。例如,一臺儀器可以同時對黃曲霉毒素、嘔吐毒素、玉米赤霉烯酮等多種常見毒素進行檢測,無需分別使用不同儀器進行單項檢測,節省了檢測時間和成本,提高了檢測通量,尤其適用于食品企業、檢測機構對復雜樣品的綜合檢測需求。
5.數據管理與分析:儀器通常具備強大的數據管理功能。可自動存儲檢測數據,存儲容量可達數千條甚至更多。同時,支持數據導出,可通過 USB 接口、藍牙、Wi - Fi 等方式將數據傳輸至電腦或其他設備,便于后續的數據統計、分析、報告生成。一些先進的儀器還配備了專業的數據處理軟件,能夠對大量檢測數據進行趨勢分析、風險評估等,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。
三、真菌毒素檢測儀的應用場景
1.糧食收購與倉儲:在糧食收購環節,糧食經銷商和倉儲企業使用真菌毒素檢測儀對新入庫的小麥、玉米、稻谷等糧食進行檢測,確保收購的糧食符合質量標準。對于倉儲中的糧食,定期抽檢,及時發現因儲存條件不當導致的真菌毒素污染問題,采取相應措施,如通風、干燥處理,避免毒素進一步滋生,保障糧食儲備安全。
2.食品加工:食品加工企業在采購原料時,利用真菌毒素檢測儀對各類原料進行嚴格檢測,防止受真菌毒素污染的原料進入生產環節。在生產過程中,對中間產品和成品也進行定期檢測,確保產品質量穩定,符合食品安全標準。例如,食用油生產企業檢測原料大豆、花生中的黃曲霉毒素含量,避免生產出有毒素超標的食用油,保障消費者健康。
3.飼料生產:飼料中的真菌毒素不僅會影響動物的生長性能、免疫力,還可能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。飼料生產企業通過檢測原料和成品飼料中的真菌毒素含量,調整配方,添加脫毒劑等措施,生產出安全的飼料產品,保障畜牧業的健康發展。
4.食品安全監管:市場監管部門、食品安全檢測機構在對市場上的食品進行抽檢時,真菌毒素檢測儀是重要的檢測工具。通過對超市、農貿市場等場所的食品進行隨機抽樣檢測,及時發現并查處真菌毒素超標的食品,維護市場秩序,保障公眾飲食安全。在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時,快速的真菌毒素檢測能夠為事件的調查與處理提供關鍵數據支持。
5.科研機構:科研人員在研究真菌毒素的產生機制、毒性作用、防控技術等方面,需要精確測定真菌毒素的含量和種類。真菌毒素檢測儀為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,助力開發更有效的真菌毒素檢測方法、脫毒技術以及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模型。
四、真菌毒素檢測儀執行標準
為保證真菌毒素檢測儀檢測結果的準確性、可靠性和可比性,國內外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執行標準。例如,我國國家標準 GB 5009.22 - 2016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黃曲霉毒素 B 族和 G 族的測定》,詳細規定了采用免疫親和柱 - 熒光分光光度法、免疫親和柱 - 高效液相色譜法等檢測黃曲霉毒素的操作流程、試劑要求、儀器設備以及結果判定等內容。GB/T 30955 - 2014《糧油檢驗 谷物及其制品中嘔吐毒素測定 免疫親和層析凈化高效液相色譜法》針對嘔吐毒素的檢測制定了標準方法。國際上,如 AOAC(美國分析化學家協會)也發布了一系列關于真菌毒素檢測的標準方法,這些標準為真菌毒素檢測儀的研發、生產和使用提供了規范依據,確保檢測過程符合科學、嚴謹的要求,保障檢測結果能有效應用于食品安全管理。
在保障食品安全、維護公眾健康以及推動食品行業和相關科研發展方面發揮著的作用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,真菌毒素檢測儀將朝著更靈敏、更快速、更智能、更便攜的方向發展,為我們構筑起更加堅固的食品安全防線,讓人們能夠放心地享受各類食品,遠離真菌毒素的危害。